逆向调控开始了?多地严禁房价“跳水”亿鑫网,释放何种信号?
前阵子刷朋友圈,总能刷到中介发的“急售”消息:“某小区业主急用钱,房价直降25万,比同户型便宜10%!”;转头又刷到新闻,说江苏某个城市的开发商搞“买房送车位+打85折”,结果没几天就被住建部门约谈,要求“收回优惠,稳定价格”。这事儿是不是挺矛盾?之前总听大家说“房价要稳”,怎么现在连降价都管上了?甚至有人说这是“逆向调控”——别人都盼着降,怎么反而不让降了?
其实不止一个地方这样,最近半年,苏州、南京、郑州、厦门等十几个城市,都陆续出台了“限跌”相关的措施,要么直接规定房价不能低于备案价的多少,要么约谈降价的开发商,还有的地方明确说“严禁恶意降价促销”。这可不是个别城市的偶然操作,背后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逻辑。
1. 先搞明白:不是“不让降”亿鑫网,是“不让瞎降”亿鑫网,这些地方都有明确规矩
展开剩余74%首先得纠正一个误区:各地不是“完全不让房价降”,而是“不让大幅跳水、恶意降价”。咱看官方的政策,全都是有明确标准的,没说“一分钱都不能降”。
比如苏州工业园区,去年就明确规定,新建商品房的实际成交价,不能低于备案价的15%——意思是你可以降,但最多降15%,再往低了卖就不行;南京更直接,去年有个楼盘打算把均价从3.5万/㎡降到3万/㎡,降幅快15%了,结果被住建部门约谈,要求“调整销售策略”,最后优惠力度砍了一半;还有郑州,今年初针对部分区域出台“稳价措施”,要求开发商如果要降价,得提前向主管部门报备,不能搞“突然大降价”,避免打乱市场预期。
这些政策背后,其实是住建部一直强调的“防止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”——房价涨太快不行,容易有泡沫;跌太快、太猛也不行,会出别的问题。所以各地的“限跌”,本质上是给房价下跌划了条“底线”,不让它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往下掉,这跟“稳房价”的大方向是一致的,不是什么“逆向调控”,而是“精准控节奏”。
2. 为啥要卡着“不让跳水”?怕的是“一降就乱”亿鑫网,这些风险比降价更麻烦
可能有人会问:房价降了,老百姓买房不是更便宜吗?为啥还要管?其实这里面藏着几个大风险,一旦房价“跳水”,麻烦可比“买不上便宜房”大多了。
最直接的就是“烂尾楼风险”。开发商要是大幅降价,看似是“让利于民”,但背后可能是资金链快断了——为了快速回笼资金,不惜亏本卖房,可要是降价后还是卖不动,或者资金链彻底断了,那在建的楼盘就可能烂尾。去年某房企就是因为前期大幅降价,最后资金链断裂,全国几十个项目停工,买房人付了钱却拿不到房,维权都难。
还有两个风险更隐蔽:一是金融风险,要是房价跌太猛,有些已经买房的人会觉得“自己的房子不值钱了,还不如断供”,一旦断供的人多了,银行的坏账就会增加,影响金融稳定;二是业主维权,之前不少城市都出现过“新盘降价,老业主维权”的情况——老业主刚以高价买完房,没几个月就降了几十万,心里肯定不平衡,有的去售楼处闹事,有的甚至打砸,反而影响社会稳定。
所以央行之前也说过,要“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,坚决防范化解房地产领域风险”——不让房价跳水,其实是在提前规避这些麻烦,不是不让老百姓得实惠,而是怕“实惠没拿到,先掉坑里”。
3. 对咱普通人来说,这信号意味着啥?刚需、投资客要拎清
聊了半天政策和风险,最后得落到咱普通人身上:这些“限跌”信号,对想买房的、想卖房的,到底有啥用?其实核心就一句话:“别盼着暴跌抄底,也别想着涨价套现,稳才是大方向”。
对刚需买房的人来说,这是个好消息。之前很多人不敢买房,就是怕“今天买了明天就降价”,现在有了“限跌”政策,房价不会一下子跌太猛,不用总想着“再等等,说不定还能降更多”,反而能更理性地选房——只要地段、户型合适,价格在自己承受范围内,就不用被“暴跌预期”牵着走。而且住建部也一直在强调“满足刚需群体的合理住房需求”,后续大概率还会有针对刚需的优惠政策(比如房贷利率下调),刚需完全可以慢慢挑,不用慌。
对想靠买房投资的人来说,就得醒醒了。“限跌”政策其实也在释放一个信号:房地产已经不是“买了就能涨”的时代了,以后房价会慢慢趋于稳定,想靠“低买高卖”短期赚差价,基本不太可能。之前有人想“等房价跌到底抄底”,现在看来,“底”不会太明显,反而可能因为政策调控,房价一直稳在某个区间,投资的收益空间会越来越小,风险却不小。
最后咱总结下:各地严禁房价“跳水”,不是“不让降”,而是“不让乱降”,本质是为了避免风险,让房地产市场慢慢回归平稳。对咱普通人来说,不用被“逆向调控”这种词吓住,刚需按需买房,投资谨慎入场,跟着“稳”的大方向走,准没错。
发布于:山东省高忆管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