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的“文章学”研究勾连文学史、古代文论、修辞学等领域贵丰配资,内涵十分丰富。
著名学者游国恩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在多所大学里开设与“文章学”有关课程,留下了亲手编写的多种讲义。
《游国恩文章学讲义》即由游宝谅女士将数种讲义汇编而成,文辞古雅、情韵幽深,读之可见先辈学人的深厚学养与文章之美。
何谓讽刺
讽刺者何?子夏《诗序》云:“风,风也,教也;风以动之,教以化之。”又云:“下以风刺上,主文而谲谏,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,故曰风。”刺本为棘,其义始见于《诗·魏风·葛屦》云:“维是褊心,是以为刺。”记得十余年前,鲁迅在《语丝》周刊有“无花的蔷薇”一个标题。我初不解其用意何在,后来有一位朋友告我道,“无花的蔷薇”者,尽是刺也。鲁迅是以骂人讥刺深刻透骨为能事的。这个标题的确有此意义。但讽刺与谩骂不同:《诗经·国风》中言刺者甚多,例如《鄘风·相鼠》“相鼠有皮,人而无仪;人而无仪,不死何为?相鼠有齿,人而无止;人而无止,不死何俟?相鼠有体,人而无礼;人而无礼,胡不遄死”,《毛诗序》云:“《相鼠》,刺无礼也。”我说不然,应云“骂无礼也”。因其言太切直,毫不含蓄蕴藉。非骂人而何?与“讽刺”的意义全然不同。
展开剩余79%讽刺之意义乃用反面或隐语喻语讥切人物或事请,于言谈微中之中使人不知不觉而深喻其意。更令人反省其失、改正其行。其功效往往有出人意外者,诚文章家之狡狯手段。
论虚实
凡为文针对题旨凌空发议谓之虚,落到本题畅发题情谓之实。实处正意,先从虚外透出,则入题不突。阐发实处仍回抱虚,则首尾一气,章法浑成。若此者有虚实相生之妙。
“虚”“实”乃相对相反之词,其在道家则谓之“有”“无”,有为实,无为虚。《道德经》尝有论虚实之文云:“三十辐共一毂,当其无,有车之用。埏埴以为器,当其无,有器之用。凿户牖以为室,当其无,有室之用。故有之以为利,无之以为用。”此论有无—虚实相待而成之理,可以悟文章之法矣。
文章虚实之道,譬为国画山水,不能有实而无虚,亦不能有虚而无实,必也某处着树石,某处有人家,某处有山,某处写水(山是实水便是虚),虚实相间所谓疏处可以走马,密处不能藏针,如此方为好画。又如建筑房屋、布置花园及陈设古玩,全虚则为毬场、跑马场,为空园,为虚室;全实则为旅馆、商店,为花厂,为古玩铺。又如用兵,虚虚实实,实实虚虚,甚至虚则实之,实则虚之,全无一定,名将用兵,无不如此。孙膑救赵,引兵直趋大梁邯郸解围,此善用虚之效也。又如孙膑救韩,减灶以示弱,大破庞涓于马陵,亦善用虚之例也。又如《三国演义》每写战事多用埋伏法取胜,埋伏便是虚,如遇敌军中伏时,则往往写“一声炮响,火光冲天,忽一彪军杀出,当路一员大将乃△△也。”虚实相应,虚实相成,此皆可以悟为文之道。
(节选自《游国恩文章学讲义》)
《游国恩文章学讲义》
游国恩著
2025年08月出版
ISBN:978-7-100-25239-3
【作者简介】
游国恩(1899—1978),字泽承,江西临川人,著名学者。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,曾任教于武汉大学、西南联合大学、北京大学等。毕生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,为中国古代文学,特别是楚辞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。代表著作有《楚辞概论》《读骚论微》。
目 录
《游国恩文史丛谈》编辑说明
唐宋文笔记(一)
古文之名贵丰配资
古文之起
读韩管见
读柳卮言
读欧偶记
韩文论纂
柳文论纂
碑志举要
唐宋文笔记(二)
辨奸论
读书偶得
古文之名称
读韩管见
读柳管见
读欧偶记
荆公文偶记
读三苏文偶记
披沙余录
附:文话类编
唐宋以降文讲稿
古文之兴起
古文之宗旨
总述
韩总
韩分
柳总
欧总
王总
苏总
苏文各论
苏分
曾总
文章义例讲稿
本原第一
体制第二
弊陋第三
模拟第四
修辞举例(讲稿)
(一)练字
(二)琢句
(三)分段
(四)谋篇
附一 论文艺的讽刺性
附二 论虚实贵丰配资
发布于:北京市高忆管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