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搜狐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李麻花
《1》
午后日光透过纱帘,在青色茶席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手机弹出气象预警,提醒今年的最强台风正在逼近。
向窗外看去,远处天边是大片乌云,但城市上空依旧晴朗。
似是暴风雨前的宁静。
展开剩余87%台风天天气恶劣,茶友们需注意安全,尽量减少外出。
不如就和村姑陈一样,窝在家中喝茶。
桌上摊着今年武夷十二金钗的茶样,特地为大家挑选的中秋特别款。
正准备换茶时,手机屏幕再次亮起,是一位茶友的提问。
“老师,为什么市场上经常能看到老丛水仙,却从来没听过老丛肉桂?”
这个问题问得倒是应景,像窗外的天空,看似平静,却暗藏玄机。
《2》
有老丛水仙却没有老丛肉桂,主要是茶树品种不同所致。
水仙属于小乔木型茶树,根系发达,植株高大,寿命可达上百年。
就像福州常见的榕树,年岁越久,越是枝繁叶茂。
只不过前者是小乔木,后者是大乔木,
在漫长的年岁中,水仙茶树的根系深入岩层,吸收其中矿物质,从而积累下独特的风味物质。
并且,水仙的树龄越老,木质化程度越高,“丛味”也越足。
那是一种接近老木头的味道,是老丛水仙特有的魅力。
而肉桂是灌木型茶树苏州恒泰配资,植株相对矮小,寿命也偏短。
正常情况下,肉桂茶树很难活过百年。
即便树龄有幸达到60年以上,茶树的身体机能也已经衰老,很难再产出嫩叶。
现实点讲,茶农需要的是能产出茶青的茶树,而不是空有年份的“吉祥物”。
此外,从历史上看,水仙的种植时间也比肉桂早了好几百年。
早在清朝,水仙茶树就已在武夷山广泛种植。
而肉桂,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大面积推广。
时间上的差距,也让水仙比肉桂更有可能形成“老丛”的概念。
《3》
水仙讲树龄,是因为它树龄越老,越有味道。
按照不同的树龄,水仙可以划分为普通水仙、高丛水仙和老丛水仙。
种下后3-5年就能采摘的,直到30年以前,都算作普通水仙。
30-60年的,是正值壮年的高丛水仙。
60年以上的水仙,便是真正罕见的老丛水仙。
随着树龄的增长,水仙的丛香会逐渐显露,汤感也愈发稠滑。
这是茶树的品种特性,给予水仙的优势。
很显然,肉桂并不具备这一优势。
肉桂讲“香”。
它那辛锐的桂皮香、霸气劲道的口感,已经是最大的特色,引得无数茶客为其神魂颠倒。
因此,肉桂压根不需要用树龄来证明自己。
就像人各有所长,不必强求。
然,不可否认的是,树龄稍老一些的肉桂,的确也有其独特之处。
由于茶树纤维日渐粗老,肉桂茶汤中的胶质感会更足,汤水更稠滑。
只是这样的肉桂产量太少,可遇不可求。
《4》
树龄并不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唯一标准。
茶友之所以那么问,大概是理所当然地将“老丛”当做好茶的固定标签了。
殊不知,并非所有茶叶都讲究“老丛”的概念。
即便是普通水仙,倘若山场正、工艺好,一样兰韵十足,汤感醇厚,不输高丛水仙。
可见,树龄并不能决定一切。
真正的“百年老丛”少之又少,反而是那些仿冒老丛随处可见。
过分执着于树龄,容易落入不良茶商的陷阱。
毫不夸张地说,市场上打着“老丛”旗号的水仙,绝大多数品质都不达标。
有人发现,在阴天制作普通水仙,能做出与老丛水仙相近的木质味,但兰花香不足。
可兰花香是水仙自带的品种香,优质的老丛水仙,应是木质香与兰花香并存。
如果遇到便宜量大的“老丛水仙”,茶友们一定要多留个心眼。
那很可能只是普通的水仙,或者拼配了其他茶叶的水仙。
《5》
岩茶圈中,肉桂并不以树龄论高低,也不叫“老丛”。
高树龄的肉桂,可以称为“老树肉桂”。
如果有缘遇到,不妨把握机会,静心品味。
若暂时无缘,也不必强求。
于新茶友而言,喝茶无非“务实”二字。
着眼当下,先喝懂面前最基础的茶,才是首要任务。
若非要拼尽全部身家,去够一支遥不可及的高岭之花,很有可能迷失方向,一失足成千古恨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苏州恒泰配资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发布于:福建省高忆管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